
從深圳珠寶展看珠寶行業的“互聯網+”
深圳國際珠寶展在會展中心拉開了序幕,展會展覽搭建面積60000平方米,較2014年提升了7500平方米,展位約3300個,有1200家國內外參展商盛裝參展,吸引全球超過28個國家與地區的逾四萬名專業買家蒞臨參觀、洽談和交易。依托于雄厚的本地珠寶產業基礎,深圳國際珠寶展覽會被譽為國內最具規模、最多買家群體、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珠寶交易展覽會。

傳統珠寶受買家青睞
買家不愛鉆石與黃金,偏愛蜜蠟制品、琥珀制品、石榴石等傳統珠寶,尤其是蜜蠟的展臺,個人買家和行業買家都表現了濃厚的興趣,進行詢價比價,以及精挑細選。
觀察員采訪到一位蜜蠟的買家,她覺得這次舉辦會展很符合她的胃口,她正準備做手鏈的生意,這里有加工好的珠子,銀配飾,珊瑚,首飾盒等等,這些都是他將來要采購的,他留了不少供應商的聯系方式,未來自己有需求,也不會在大海撈針了找合作商了,這樣的一站式服務讓她很省事。
眾珠寶企業皆“互聯網+”
展酷觀察員在現場看到,不少的珠寶企業都打著“互聯網+”“O2O”的廣告口號,展商在展會現場也積極開展活動,包括關注微信抽獎,邀請觀眾參與線上活動與關注網站等。珠寶企業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把展會當場一個直接銷售的現場,都是通過展會而提升品牌效應,引起專業觀眾更多的關注,而把“銷售”這個環節留在展后進行追蹤。
本屆珠寶展,還舉辦了首屆珠寶電商行業高峰論壇會。會上提出了兩大核心問題:傳統珠寶企業未來要不要互聯網?怎樣互聯網+?
展酷觀察員在現場了解到,眾多珠寶企業對此皆有明確回答,我們需要順應時代潮流,我們要把握時機,將互聯網模式重復融合到企業,是時候革新我們的傳統思想,勇于挑戰,敢于創造才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據了解,早在2004年,佐卡伊、珂蘭鉆石等品牌就進駐珠寶電商行業,自建B2C平臺,線上大量推廣品牌,線下建立自己的實體體驗店,迅速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青年用戶,成為首批依托互聯網成長起來的珠寶品牌。其后老牌企業周大福、周生生等相繼進駐天貓京東等第三方綜合性商城而成功轉型,配合大量的線下推廣活動從而取得不錯的效果。而近年來,更出現一些珠寶的O2O平臺。
那么,O2O模式是不是珠寶企業的必然之路呢?

總結O2O平臺的主要才有三種模式進行運行:第一自建平臺如APP、網頁等;第二借勢國內國外優秀的網上平臺;第三結合線上線下相互交融實現雙贏
自建模式的優勢,自我發揮極致性,市場推廣針對性,缺點時間長,前期搭建大平臺人力物力是個無底洞,沒有經驗后期維護也是大問題。
借勢的優勢體現在成熟平臺人氣高,只要產品質量上乘,推廣頻率達到一定點,不愁銷售額提不上去,缺點平臺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拘束的品牌的個性化發展之路。
結合的優勢,這毋庸置疑是最好的一種模式,將傳統與科技相互結合,將未來付諸于現在,現在推廣打響知名度,線下進店試戴增加歸屬感。

未來“互聯網+”時代,孕育無限商機,應運而生是挑戰和競爭,未來的世界誰主沉浮,是否還有更好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開發出來,值得期待。
同時,雖然眾多珠寶行業都紛紛進行“互聯網+”,但是作為深圳珠寶展本身卻沒有大變化。從深圳珠寶展官網上看到,除了標題與展商觀眾登記是2015年之外,其余包括新聞資訊、展會介紹和推廣方式等都是去年,甚至是前年的資料。在展會現場沒有體驗到之余,在網上也沒有搜索到相關資料,珠寶展在“互聯網+”浪潮中改變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