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運營管理基本知識框架
運營管理在理論家和實踐家的大力推動下,已經成為了現代企業核心職能之一,相關著作和成果也形成了規模,但是,運營管理的理論知識體系在會議業這樣的新興產業領域中系統性的應用研究還剛剛起步。目前,關于會議運營管理的研究成果還不多。國內有肖慶國與武少源[1]、譚紅翔[2]、仲欣[3]等人編寫有會議運營管理教材;胡平[4]、唐少清[5]、龐華[6]、姜仁良[7]等人撰寫了會展運營管理相關教材。國際上出版的相關著作有:Julia Tum,Philippa Norton和J.Nevan Wright合著的《活動運營管理》(Management of Event Operations);[8]Willian O'Toole的《活動的可行性與開發:從戰略到運營》(Events Feasibility andDevelopment: From Strategy to Operations)。[9]
從內容上來看,國內的著作主要涉及會議市場、會議產品、會議策劃、會議申辦與籌備、會議營銷、會議接待管理、會議現場管理、財務管理、會議信息管理、會議服務管理、會議評估、會議附設展覽的管理等;Julia Tum等人的《活動運營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分析”,包括活動運營管理模型的提供與開發,活動管理的特征與定義,外部環境分析,服務供應的定義,客戶、相關利益者群體和差距分析,內部環境分析;第二部分為“細節策劃”,包括策劃,產品組合、產品與服務研發,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選址管理,風險管理;第三部分為“執行與傳遞”,包括人的力量——最有價值的資源,預測和產能管理,計劃和時間管理;第四部分為“績效測評”,包括績效評價和質量意識。Willian O'Toole的《活動的可行性與開發:從戰略到運營》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部分為“戰略可行性與開發”,共6章(活動戰略,戰略準備,活動支持,戰略執行,活動開發的工具與技術,打造素質:協會、獎金和培訓);第二部分為“管理可行性與開發”,共4章(商業案例與管理模型,構建管理系統,活動管理過程,活動度量與清單);第三部分為“運營可行性與開發”,共2章(活動運營:上游設計,案例研究)。比較國內外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傾向于從會議操作與現場管理層面來研究會議運營管理內容體系,國外學者則更注重運營管理專業化系統化的分析。
運營管理從傳統的制造業擴大到現代服務業以后,其內容就已經不再局限于生產過程的計劃、流程開發、組織控制,而擴大到了包括運營戰略的制定、運營系統設計、運營系統運行以及運營系統的評估和改進等在內的全方位內容。因此,會議運營管理的內容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會議現場服務的生產,而應當包括會議產品設計與研發、會議流程設計與管理、會議價值鏈設計、會議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全面質量管理、項目管理、ERP管理等內容,其知識框架圖如下所示。